大家好,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关于三国名将吴国阵容搭配战法,纵火流雄起《三国杀名将传》新版本吴国逆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蕃军在不少战役中取胜,战力持续强悍。人们有各种说法,有的认为是气候原因,但是多数战役不是在高原打的;有的人认为蕃军铠甲精良,精弓利刃很难穿透;有的人认为吐蕃人*格野蛮好斗。但是打仗哪还有野蛮与文明之分呢?除了悍勇和装备之外,变幻莫测的战术,也是蕃军胜败的重要因素。

(一)制造声势,军事震慑

松州**,蕃胜还是唐胜,蕃方记载不全,《大事记年》只说松赞干布巡视北方,吐谷浑和汉人均来进贡,未发现松州**细节。唐史记载牛进达斩杀蕃兵千余,蕃军惊恐撤退。但结局令人困惑。20万兵马被1万多军旅击败后撤,难以置信。但无论如何,吐蕃到达松州的兵马确实有20万,但又没有发生大战役,表明了是一次军威震慑行为。其一,蕃军声言**不至,我且深入。其二,唐方获知吐蕃20万兵马的数字,只能通过蕃方人员,或者唐军派遣侦查人员获悉,应该看作是武力威胁或者军力炫耀。唐史说大将牛进达采取夜袭蕃营的战术,击杀蕃兵千余人,蕃兵恐惧后撤,然后谢罪请婚,唐方答应送嫁**。这段记载想解释唐军并不是由于吐蕃军事压力下送嫁**,而是经过决然反击取胜后,方才答应尚**予吐蕃。按照正常的发展逻辑,唐朝既然不同意嫁**与吐蕃,甚至强力反击了蕃军的挑衅,蕃军因为恐惧而退却,表明唐朝是一个软硬不吃的强国。这时,唐军即便不追击蕃军,也不应该立即答应送嫁**。但**发展的结局告诉人们,唐王*终答应尚**于蕃王,松州**仍然起了作用,双方军事实力是关键因素,蕃军的军事恐吓初见效果。

(二)投入众多兵力,以多胜少

唐史记载,蕃军*大的亮点,便是参战人马众多。吐蕃的人口稀少,同其他交战国相比,天竺、大食以及唐朝,人口都比吐蕃众多,但同一条件下的出兵数,往往超越对方,究竟是为什么?这也是研史人员常常困惑的问题。松州之战吐蕃投入兵力20万,唐方投入兵力5万;大非川战役吐蕃投入兵力40万,唐方投入兵力10万,均为1/4比例。

万岁通天元年(696),吐蕃四万众奄至凉州城下,都督许钦明初不之觉,轻出按部,遂遇贼,拒战久之,力屈为贼**。

“六月,吐蕃四十万攻承风堡,至河源军,西入长宁桥,至安仁军,浑崖峰骑将盛希液以众五千攻而破之。”

吐蕃发动40万大军**承风堡等地,浑崖峰骑将盛希液以区区5千人打败了蕃军。也就是说,唐军每1个人可以击败吐蕃80个人,我们且不去管它是否属实,就蕃唐投入兵力数之悬殊,令人瞠目结舌。公元763年蕃军进攻长安兵力20万,唐朝召集军队,准备迎击的兵员人数,更是少得不可思议,总共只有2千多兵马。

“吐蕃之入寇也,边将告急,程元振皆不以闻。冬,十月,吐蕃寇泾州,刺史高晖以城降之,遂为之乡导,引吐蕃深入;过邠州,上始闻之。辛未,寇奉天、武功,京师震骇。诏以雍王适为关内元帅,郭子仪为副元帅,出镇咸阳以御之。

子仪闲废日久,部曲离散,至是召募,得二十骑而行,至咸阳,吐蕃帅吐谷浑、*项、氐、羌二十馀万众,弥漫数十里,已自司竹园渡渭,循山而东。子仪使判*中书舍人王延昌入奏,请益兵,程元振遏之,竟不召见。癸酉,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月将精卒二千,破吐蕃于盩厔之西。乙亥,吐蕃寇盩厔,月将复与力战,兵尽,为虏所擒。”

[2]

我们且不去管它双方战力如何,区区2千多人应对20万兵马是什么概念,是不需要思考的。冷兵器时代人马众多是*基本的优势之一,首先给敌方造成精神和气势上的压力,然后3对1或5对1展开肉搏,其优势不言而喻。

假如说每次战役都是人数多寡决定胜负,未免过于片面。有的兵力数量也许有夸张的嫌疑,尤其是大非川参战兵力。非常遗憾的是不清楚青海、寅识迦河两战役的吐蕃兵力,但唐朝投入兵力比大非川时更多,约18万之巨,但仍遭败局,吐蕃投入西域的兵力绝不会超过唐军数。7世纪中叶援救唐使王玄策的中天竺之战,蕃尼联军只有8千5百人,深入到中天竺王国,看似非常冒险的举动,但仍然凯旋而归。总体研究结果表明,吐蕃在大部分情况下,兵力数量总是超过对方是事实。

(三)利用地理优势

公元7世纪中下叶几大战役发生在山脉连着广阔原野的地区,这对以骑兵为主的蕃军非常有利,他们可以在更大的活动范围纵横驰骋。大非川战役战场分布在“河口”“乌海城”“趋山”几个地区。从地理位置看,这些地段虽然是高海拔地区,但地形仍然属于平缓宽阔的短草原野,登高远眺,视野良好,容易发现远距离移动的目标。但是主战场始终在大非川,那里的地形更加广阔平缓,水草兼备,非常适合众多骑兵驰骋运动,迂回包抄,应该是蕃军精心选择的战场。公元678年,唐朝以18万兵马讨伐吐蕃,阴历七月,双方在龙支(今青海乐都南)交战。唐军将领张虔勖率精兵,一日连取两阵,但这不是同蕃军主力的战斗,主战场仍然发生在青海湖北岸沿线,同样解释了吐蕃骑兵在开阔地区的优势。

蕃军除了充分利用开阔地区作战外,也会抢占战术要塞,凭险据守。对石堡城,小勃律连云堡,南诏安戎城的反复争夺都证明了这一点。

(四)季节气候选择

《**古近代军事研究》认为蕃军作战季节*强,蕃唐之间发生战争192次,其中秋季发生战争频率**,共81次,占总数的42.2%,春季发生28次,占总数的14.6%,夏季36次,占总数的18.8%。冬季22次,占总数的11.4%。还有少量不清楚什么季节的战争。可以肯定的是,蕃对唐的战争,很重视对季节气候的选择。究其原因,一是蕃人生长于青藏高原寒冷环境里,体质适应较为凉*的气温。蕃军到达唐都长安刚好是农历10月上旬,气温已经转凉,可谓**季节。虽无文字记载,然可推测蕃军做出了周密的进军方案,有效利用了季节对军事行动的影响。二是秋季军马、驮畜膘肥体壮。吐蕃远距离行军作战,依靠的都是乘骑和驮畜,假如马匹驮畜瘦弱不堪,行军打仗就成为一句空话。三是秋季牧草茂盛,粮食作物丰收,人畜食物充足,军队后勤补给和战场掠夺都很充裕,不失为*佳季节。松州之战、大非川战役、青海战役,寅识迦河战役及素罗汗山等战役都发生在阴历七至九月间,攻陷唐长安是阴历十月。非常清楚,蕃军对不同地区的季节气温作了精心选择。大非川、青海战役吐蕃虽然处于防御一方,但也有选择气候的因素,八至九月,青海湖南北牧草旺盛,*适合大批人马屯驻,以逸待劳。

(五)长驱直入,直捣巢*

有句汉文成语叫做“直捣黄龙”,出自《宋史·岳飞传》:

[3]

“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。飞大喜,语其下曰:‘直抵黄龙府,与诸君痛饮尔!’”意思是进攻敌方宫廷所在地。蕃军在不少战斗中运用了这一战术。吐蕃32代王南日伦赞亲自带领精兵万人挥戈北上,直捣森波巢*,森波王赤邦松猝不及防,仓皇逃往突厥地,蕃军一举攻克宇那城堡,命名该地为澎域。唐朝王玄策使团被中天竺抢掠,吐蕃义无反顾地出兵援助唐使,8千多蕃尼联**驱直入中天竺,俘虏天竺王阿罗纳顺,凯旋而归。蕃军攻入尼婆罗,杀尼婆罗之宇那孤地,立那日巴巴为王,也属于直捣巢*之战列。公元644年,松赞干布亲自率军直捣象雄府邸,**象雄王李迷夏,将一切象雄部落收归治下。公元763年10月,达扎路恭等统领20万蕃军,长驱直入唐朝京师,撤换唐王。公元787年,吐蕃大将尚奇心儿见其唐会盟使刘元鼎时说:“回纥,小国也。我以丙申年逾碛讨逐,去其城郭二日程,计到即破灭矣,会我闻本国有丧而还。回纥之弱如此。”蕃军此次征讨回纥的军事行动,仍然采取了长驱直入的战术,幸亏吐蕃赞布去世为回纥解了围,不然回纥面临亡国之险。

蕃军运用直捣巢*战术的成功,应该具备下列条件:一是正确评估敌我双方态势,乘机而入。攻灭森波,深入中天竺,进**安,都体现了这一思想。二是掌控进军时机,充分利用季节气候。三是选择*佳进军路线,力求避免路途消耗。进军森波、中天竺、长安,都有向导引路。四是锁定目标,防止路途遭遇战事。造成不必要的损耗,扰乱军心。蕃**途行军经过小勃律时,明确**,蕃军经过那里只是借道而已,目标是**“西域四镇”。

(六)分割包围,各个击破

唐史在总结大非川、青海以及寅识迦河三大战役胜败因素时,在进入战区后,唐军在战术上发生误判和天时地利上产生怪异现象。

1.大非川战役,薛仁贵远征军进入高寒地带后,辎重与轻骑主力分离,统军将领之间争高低,互不服气,行动难以协调。这样的状态,不要说有一定经验的军事指挥员,就是稍有头脑的普通人员,也知道这是一个*基本的常识。人没有食物,一天都难以支撑。为此,后勤辎重和军队是千万不能脱离的,一旦脱离,唐军立即失去战斗力,蕃军不用刀枪**,切断唐军主力的辎重补给路线,进而分割包围唐军,便可以取胜。唐将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吗?但史料记载确实如此,蕃军直奔郭待封辎重部队,*先切断了唐军的食物供给链,薛仁贵轻骑再厉害,也经不起饥饿的折磨,不可能饥肠辘辘地上阵拼杀。

2.青海之战,李敬玄大军进入青海湖岸边沿线高危地段后,兵团首尾相距甚远。蕃军首先**了唐军先头部队,精锐被歼,刘审礼被俘,李敬玄带领剩余兵马仓皇逃遁。

3.寅识迦河之役,韦待价大军进入西域温热战区后,天降大雪,气温骤降,副将阎温古逗留,粮运不继,士卒冻馁,死亡甚众。蕃军**的是一支饥寒交迫、茫茫雪地里挣扎的唐军。

由此可见,唐军每次行动都给蕃军留下了可乘之机,这些都是真实的吗?唐军为何在临战状态下总是出现天灾人祸呢?这是至今难以揭开的谜团。为此,我暂且确定为蕃军采取了分割包围,各个击破的战术,取得了成功。

(七)下马列阵,波次**

唐史《通典》对吐蕃的阵法、武器装备以及战斗精神作了精辟的描述:

“每战,前队皆死,後队方进。人马俱披锁子甲,其制甚精,周体皆遍,唯开两眼,非劲弓利刃之所能伤也。其战必下马列行而阵,死则递收之,终不肯退。枪细,而长於中国者。弓矢弱而甲坚。人皆用剑,不战亦负剑而行。”

蕃军在行军、追击或者逃跑时,都是骑兵,没有步兵。但在战斗开始时,“必下马列行而阵”,此时就变成了步兵。骑兵下马列阵,需要一个过程,应该距敌百米以上,不然会给对方造成可乘之机。为此推断:大约距离敌方百米远时,立即下马,将乘马交由牵马人员处理,或者使用牧人常用的三脚绊,否则乘马就会乱跑走失。然后组成若干梯队,每一梯队队形应该是横向为主,纵横展开,各个梯队大小和多少,**距离和方式,根据作战双方的装备和阵势而定。**轮**方式应该是射箭和抛石(????????)。

[5]

抛石绳携带轻便,但是需要随时捡拾鸡蛋大小的石块,没有石块的地方,蕃军备有装石袋。至于弓箭,可能有专门的弓箭手,距敌50米开外时射箭,是**波的**。无论是抛石或射箭,都是较远距离杀伤敌人的方式。抛射出去的利箭或石头,都是带着弧形落入敌阵的,如果对方防守装备优良,其杀伤效果很有限。史料记载蕃军铠甲和盾牌精良,精弓利刃很难刺穿,就是这个道理。*终解决战斗,还是要靠近距离步战。蕃兵走向敌阵时,身穿铠甲,一手持盾,一手握刀,或者背扣盾牌,两手握枪,正常步伐走向敌阵。而不是跑步冲击,因为穿着铠甲,手持盾牌和兵器,负荷量已经不轻,假如跑步接近敌,会造成未战先累,正当交手时,上气不接下气,提前消耗体能,难以支撑。蕃军交战的*大特点是前排尽死,后排方进。此种战法似乎非常残忍而僵化,但历史证明给对方造成了心理震撼与战术优势。它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:一是战斗队形排列,按照顺序,几乎可以肯定的是,*先交手梯队**严重,或者说参战人员预先就清楚没有生还机会。面对这样一个非死即伤的险境,做到了**梯队战斗队形的排列,也就是说,*先哪个梯队上,后续哪个梯队递进,一定还有一个现今没有发现的内部机制,否则很难协调一个庞大兵团**敌阵的先后顺序。现今有的认为吐蕃实行的是具有原始社会特征的部落兵制,也叫族兵制。这种兵制在组成**梯队时,以部落为单位还是各部落抽调人员组成?我猜想应该是后者。因为以部落为梯队投入战斗,就有部落全体兵员集体阵亡的可能,这对一个部落的损失*为惨重,为此,势必导致蕃军内部分歧,后续作战方案面临争执,战斗力会被削弱。但是,各部落抽调人员组成梯队,怎么完成阵前指挥和相互协调的呢?可能是临时推举的梯队指挥员担任指挥,指挥一般采取摇旗呐喊的方式。史料记载蕃军各茹分为上下两部,各有不同图案的茹旗,若是,下辖的各千户所也有队旗:

“三子赤祖德赞年十二岁于阴火鸡年执政,其时因与唐王甥舅之间未能协调一致,于是从吐蕃每个茹**合成十八个千户所的兵力,并携带各部旗帜,击杀了唐朝之诸首领,战败了唐军,唐**献出他们珍爱的物品。”

[6]

可见各千户所都有各自的队旗。二是对待死伤人员的态度。**波**人员应该*惨烈,几乎是死伤殆尽,这时后续梯队继续上阵还是先处理前排死伤人员尸体和伤员?在此过程中,准备上阵的梯队,眼睁睁望着前排人员*后一名倒下,并不是忙着去收拾处理尸体和伤员,而是目视前方,走向敌阵,重复前队覆辙。几波**过后,假如敌方并没有采取相同的队形,那么战员虽然一拥而上,但已经疲惫不堪,每次面对的是一排排养精蓄锐的蕃军,很快就会溃不成军。蕃军前队尽死,后队方进的战法,唐史多有记载,说明给**留下了深刻印象。现今**剧目展示古代战场时,骑兵战刀高举纵马一跃,呐喊着冲向敌阵,然后左砍右剁,对方人头刷刷落地,一般都是为了吸引观众眼球。实战中属于个别例子。

(八)突袭

唐史多处使用了吐蕃“掩袭”一词。从古藏籍中也可以看到吐蕃的将*要求其军队注意**,伺机突袭的命令。前述“青海之战”一节唐高宗曾问吐蕃使臣仲琮:“吐谷浑与吐蕃本甥舅国,素和贵叛其主,吐蕃任之,夺其土地。薛仁贵等往定慕容氏,又伏击之,而寇我凉州,何邪?”

[7]

一段中所谓伏击,也可以理解为突袭,表明蕃军时常突袭战术的运用。唐朝名将郭子仪比较了解这一优势,公元765年,《资治通鉴》载:

郭子仪使行军司马赵复入奏曰:“虏皆骑兵,其来如飞,不可易也。”“戎虏驰突,迅如风飙。”

[8]

蕃兵突袭之快可见一斑。利用突袭而出奇制胜的战例不少。

(九)战斗技能

我们*缺乏的是,很少看到古代敌对双方兵刃格斗的细节描述,这一关键环节的缺载,甚是遗憾。因为你无论做多少对比,*终只能是在双方的交手接战和刀光剑影中见高低,显示战力,决定胜负。大非川战役大体是如此,敌对双方肯定使用了各种兵器,经过了激烈的交战。即刻,我想到的是当今所谓武术、功夫这一概念。汉人、**人、南韩以及泰国人都有*其丰富的武文化。汉族人的武术文化源远流长,种类繁多,门派林立。吐蕃文化中没有发现武术、拳术之类专业词汇,而谈论更多的是表现人体爆发力的功夫和力量。我们现今只能在**节目中观赏古代士兵格斗的刀光剑影。如藏人的《格萨尔王传》、国内的《水浒传》《三国演义》,国外《勇敢的心》《斯巴达克斯》等书籍和**描述的古战场战斗的恢宏场面。但有些情节令人难以置信,诸如双方战将骑在马背上格斗,要知道屁股底下的乘马随着人的想法前后左右运动是很困难的,在激烈的战场中甚至会造成间接伤害。马戏团经过长期训练的马,才能按照套路表演,但有时也会出现差错。假如一骑兵冲入一批步兵中,更容易受伤害的可能是骑兵。道理很简单,骑兵只有一只手来弄枪舞刀,而另一只手必须操控马缰绳,盾牌只能挂在马背或人身上,很难发挥它阻挡对方兵器的作用,甚至会成为累赘。在骑马刺杀的时候,马是快速奔跑的,不能停留在敌军之中,因为一旦停留,停滞的骑士,移动不便,将成为成步兵的*好人靶。双方骑士单挑也是如此,双方骑马对冲,接近时交手也就是一两下,因为乘马疾驰,两马就远远跑开了,如果双方没有分出胜负,还有交战机会,拨转马头,重新对冲交手,如此一个循环被称之为一回合。演义书籍中称旧时武将交手多少回合,指的可能就是这种循环的交战。而**家将其概念扩展,将步战交手也称之为回合,实际名不副实,因为步兵作战往往胶着在一起,与一触即分的马战大不相同,因此步战几个回合之说无法界定。

吐蕃武士所用抢杆较长,假如骑马刺杀,人借马力,马借人势,人马一体,集人马一体快速冲刺的所有动能于枪尖之上,这种力量虽然非常巨大,但在刺中对方的瞬间,将会反作用于马背上的骑手,除非同时松开手中紧握的枪杆,即使刺死了敌人,也许会把马上持枪者撞下马来,造成两败俱伤。同样,借马的冲击力,将剑一旦刺入人体,很难拔出,甚至冲击的一瞬间对使用者的手腕造成扭伤或者骨折。所以骑在马上用枪刺杀的概率很少,这种武器更适合于步战,优势就是它的长度。有部介绍兵器的资料片提到**人在二战期间“三八大盖”步枪在拼刺时的优势,就是枪身加刺刀比其他步枪长,双方拼刺时占了优势。骑兵用刀劈、砍是必不可少的,它比用枪刺较为实用,吐蕃还有一种武器就是使用弯刀,把一臂膀远远探出,将刀横放倒握着,骑手只需要控制马的方向,利用马的速度,将刀撞割在敌人身上,利用刀刃的滑动,将敌人身体割裂开来,给敌人身体造成严重杀伤。后来的蒙古人和草原民族也喜欢使用这种弯刀,但不是主要战法。蕃军配有的长枪、盾牌、弓箭以及铠甲表明,决定战役战斗胜负的战法在于步战,而非骑兵混战。不少资料也谈到所谓的“骑射”,可能指的是骑在马上射箭。经过长期训练可以办到,好比当今有些民族地区的马术表演,然而在实战中的用途就很难说了,因为战场上的情况不可能按照训练场的套路展开,时间和精力也不容许你训练好了再去参加每次的战斗。所谓骑兵优势,关键在于行军、突围、迂回包围以及逃遁追击中表现出来的优势,在短兵相接时派不上多少用场。唐史记载了蕃军的战法:“每战,前队皆死,后队方进”“其战必下马列行而阵,死则递收之,终不肯退。”寥寥数语,勾勒出蕃军的主要战法是下马列阵交战,并非当今人们所描绘的骑兵纵马冲向敌,左砍右剁得杀伤一敌人。同时也记录了吐蕃人那种毫无畏惧的精神状态,他们一排一排地走向敌人,前队的被敌方斩尽杀绝并不能使后队畏缩不前,这种战法是蕃兵真正的可怕之处。这里,还要注意参战人员马匹的处理。蕃军都是骑兵,乘骑有时甚至有几匹,交战开始后,马匹的处置就显得异常重要,因为战斗结束后还要继续骑乘和使用。他们可能有几种方法:一是使用三脚绊[[9]],用它困绊马的两至三条腿,乘马可以在小范围移动吃草,难以远走;二是有专人牵拉,每10骑设1人牵马者,战员下马后立即将马交予牵马人,牵马人距离战场较远的地方观望着事态的发展;三是骑兵各自带有一条绳子和橛子之类,下马后将橛子钉进地里,将马匹拴牢。当今有不少**剧都忽视了骑兵战场马匹处理的环节,似乎马匹就像车辆一样自行停在那里,这是*大的误解。当然,这些乘马的主人,有的战斗结束后将继续跨马驰骋,有的则由别人乘骑和牵拉,永远也看不到曾经的主人了。

(十)心理战,施加精神压力

1.战前辩论。上述素罗汗山战役前,论钦陵与王孝杰相互寄物捎信对话,讽刺辩论,*力吹捧己方贬低对方,连篇累牍,类譬巧喻,真可以说是妙语迭出,令人赞叹不已,回味无穷。根据《历代赞布传记》记载,唐将王孝杰寄信威胁论钦陵:

“吐蕃之军旅如虎成伙,如牛成,余咸知之。谚云:量头做帽,依足制靴。我有制胜尔等之劲旅,多如粟米、蔓菁籽……天降霹雳,轰击岩石,焉有击不破之岩石?

论·钦陵复信答道:“小鸟虽众,为一鹰隼之食物;游鱼虽多,为一水獭之食物;麋鹿角虽多,岂能取胜;牛角虽短,却能取胜。松树生长百年,一斧足以伐倒;江河纵然宽阔,一庹牛皮船即可渡过。青稞稻米长满大坝之上,却入于一盘水磨之中。星斗布满天空,一轮红日之光,使之黯然失色。一星焰火足以烧光高山深谷之所有果木树林;一股泉水源头暴发山洪,足以冲走所有坝上的果木树林。满地土块之中,若使一石滚动,请观此一石破碎,还是巨大土块破碎?……你们之军旅实如湖上之蝇,为数虽多,不便于指挥,与山头云烟相似,

对于人无足轻重也。吾之军丁岂不是犹如一把镰刀割刈众草乎?牦牛虽大,以一箭之微,射之难道不能**乎?……”

[10]

呐喊,呼叫,给对方造成声响刺激。《唐代吐蕃史研究》引用《越巂庭志》卷五中一段描述,说明吐蕃的勇悍:

当广德建中之间,西戎两饮马於岷江。其众如蚁,前锋魁健,皆擐五属之甲,持倍寻之戟。徐呼按步,且战且进。蜀兵遇斗,如植横堵。罗戈如林,发矢如虻。皆折刃吞镞,不能毙一戎,而况陷其阵乎?”

[11]

“徐呼按步,且战且进。”这是一条很珍贵的记载,可以窥见蕃军呼喊**的状态。他们到底在呼喊什么呢?有词还是无词?确实不得而知。但可以肯定体声音是统一发出的,也许有某种习惯*的节奏所控制,使得**阵容的声音如滚雷般产生震慑效果。

3.制造**形象。当今战斗人员面部涂画不同条纹,说是为了伪装,以防敌方光学侦测发现目标,可以起到**的自我伪装效果。蕃军在一千多年前就有用马血涂抹面部的记载,当然不是为了伪装自己,恰好相反,是为了突显决一死战的**形象,有时还穿着破衣烂装,同样起到震慑对方的效果。

以上所述可见,战术以及战斗技能在吐蕃军事领域占有重要分量。

参考文献:

(1

)刘煦.旧唐书.吐蕃传[M].中华书局,1975;5235.

(2)司马光.资治通鉴[M].中华书局,2007.2748-2749.

(3)顾吉辰.《宋史·岳飞传》校记[J].文献,1987(03):76-86.

(4)张云《通典·吐蕃传》的史料价值[J].中国边疆史地研究,2002,012(003):106.

(5)抛石绳“俄尔朵”是藏族牧民随身携带的放牧工具,在历史上它曾被用来作为狩猎防身工具、军事武器。

(6)巴卧·祖拉陈瓦.贤者喜宴[M]黄颢.周润年.西宁,青海人民出版社2017;479.

(7)欧阳修,宋祁,新唐书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97:6076.

(8)司马光.资治通鉴[M].中华书局,2007.2757.

(9)一种常见的牧民控制马匹的脚绊,通常有三脚板,两脚绊等。

(10)王尧.王尧藏学文集[M].中国藏学出版社,2012.244

(11)林冠.唐代吐蕃史研究[M].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,2011.16.

由三国杀**出品的三国卡牌王者之作——《三国杀名将传》,自上线“干货满满”的版本以来,备受玩家关注,而这其中*为被玩家所追捧和热议的,便是吴国的强势逆袭,全新吴国金将孙姬和刚刚“封神”的赤炎朱雀,似乎预示着吴国的春天已经悄然来临……今天就请各位主公跟随我的脚步,一起来看下**出炉的吴国攻略吧!

【四金入列吴国喜提“绝命*师”】

在此次版本更新中,周不疑、童渊、孙姬、董白四位全新金将**,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孙姬的加入为吴国的“复兴”再次注入了一针强心剂:

普攻:对敌方单体武将造成<90%>法术伤害;

技能:对敌方血量*多的3个武将造成<155%>的法术伤害,如果目标处于灼烧状态,则附加饮鸩效果(饮鸩:溢出**的<8%>对自身造成间接伤害,*多叠加3次),持续1回合;

神兵特*:受到灼烧目标的伤害时,有几率为**者附加饮鸩状态,持续1回合(每个其他上阵的吴国武将,都可以提供<18%>的几率);

涅槃1特*:己方吴国武将**处于饮鸩状态的目标时,额外回复1点怒气,每个武将每回合*多回复2点;

涅槃3特*:处于饮鸩状态的目标获得御甲效果时,其效果降低<18%>,每多1个饮鸩效果,御甲效果额外降低<12%>;

涅槃5特*:孙姬**时、受到**时始终视目标处于灼烧状态;

吴国全新金将孙姬

由此可见,孙姬的核心能力是为处于灼烧的敌方目标附加“饮鸩”状态,从而使得敌方的溢出**会造成伤害,可以作为一定的输出补充;于此同时,饮鸩还会为己方吴国武将的**回怒、降低敌方目标的御甲效果,**的提升了己方的生存几率和输出效果,在这个全民御甲的时代,孙姬的能力堪称完美,不愧为“绝命*师”,如果你的吴国阵容缺少一个合适的辅助角色,那么孙姬一定是不容错过的选择!

吴国全新金将孙姬

【火神孙策拳拳到肉的**输出】

吴国的输出位向来争议不断,但孙策一直是不少吴国玩家的心头好。众所周知,孙策想打出巨额输出,必须有灼烧效果的支持,但资源有限,培养金将需要消耗很多心血,这就使得纵火周瑜的地位有些许尴尬。

如果主公资源不是特别充足,那么建议可以试试为孙策配火神战法,装上后,孙策的所有**,都将视目标为灼烧效果,无需纵火将再“放把火”就能打出拳拳到肉的爆炸输出!另外,全新的金将孙姬涅槃5后,“**、受到**时始终视目标处于灼烧状态”,也自带了火神效果,实为*强搭配!

**孙策

【朱雀封神让你的敌人永浴烈火】

刚说完周瑜的地位有些许尴尬,各位周瑜的粉丝也不必气馁,这不,在新版本中,神兽赤炎朱雀可界限突破为神·朱雀,配合周瑜的技能,神·朱雀也能打出不俗的伤害!

神朱雀

神·朱雀在纵火将释放技能后,将灼烧敌方全体造成18%生命上限的伤害,还会为我方吴国武将附加持续一回合的业炎效果,使其造成的伤害提高20%,同时,如果神·朱雀的伤害导致敌方武将死亡,则有额外几率再次出现释放技能!实为纵火永动机+吴国专属BUFF神兽,已经有金周瑜的主公,可以尝试搭配神·朱雀哟。

周瑜

更多新版的内容还请各位主公登录游戏体验,赶快踏上你的一统三国之旅吧!

关于三国名将吴国阵容搭配战法的内容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